最新消息
新聞稿
「隱形殺手」高血壓/許銘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
「隱形殺手」高血壓 作者:許銘浚 心臟內科醫師
高血壓之所以被稱為「隱形殺手」,就是因為高血壓疾病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,甚至有過半的臨床患者,是在發生嚴重的併發症,如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時,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是高壓一族。
美國心臟學會和美國心臟學院於2017/11/13宣布更新美國血壓防治指引,降低高血壓門檻為130/80毫米汞柱,正常血壓的定義則維持120/80毫米汞柱以下。一旦血壓升高至130/80毫米汞柱,引發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已比血壓正常者高出一倍。
目前國內高血壓標準不變,仍維持舒張壓140/90毫米汞柱。近年證實、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腎臟病、心臟病的患者,血壓應控制在130/80以下;75歲以上長輩、慢性腎臟病已有蛋白尿患者、心血管疾病,理想血壓更建議在120/80毫米汞柱以下。
新的標準下被診斷為高血壓,未必代表必須服藥,這是黃燈訊號,提醒你必須採取行動降低血壓,第一步就是改變生活型態。改變生活型態不但可以降低血壓,而且可以延緩降血壓藥物的使用時間,減少降血壓藥物的種類和劑量。
1.戒菸、戒酒:要是做到這一點,就已經幾乎可以看見成功的目標,因為這代表的就是患者呈現出來的決心。
2.減重:高血壓患者不少人同時罹患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,因此,減重也是重要課題。研究顯示每減掉 1 公斤體重,收縮壓可以降 3毫米汞柱度、舒張壓也可以降 1到2毫米汞柱。
3.運動:配合適當運動,血壓可以緩步下降,同時也能降低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4.改變飲食習慣:高血壓患者有過半同時罹患腎臟病變,因此建議採取低鈉鹽飲食方針,比方說降低鹽和醬油的攝取而很多人都會忽視,其實豆瓣醬、蝦醬、味噌及沙茶醬等,都會在無形中吃下過多的鈉鹽。在沒有其他合併疾病的前提下,高血壓患者可以利用鉀鹽部分替代鈉鹽,或是透過香菇等帶有天然鹹味的食材加強口感,或透過糖醋等調味以滿足口感,都是在飲食上滿足口慾的替代選擇。
5.學習放鬆:除了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,心理因素也要兼顧,因為在高血壓早期,特別是工作緊張時,交感神經常處於過度激活狀態,這時就容易心跳增快,週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,因此學習駕馭緊張,也是這場抗壓戰的重點調整項目。
經過3個月生活型態的調整,如果血壓仍高於標準,建議就必須要加上降血壓藥物的治療。亞洲人資料顯示,10毫米汞柱的血壓降低可以減少40%的心血管疾病及30%的中風危險。而每一顆標準劑量的降血壓藥物大約可以降低10毫米汞柱收縮壓及5毫米汞柱舒張壓。研究顯示大約70%的病人必須使用兩種降血壓藥物才能達到治療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