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新聞稿
腰椎椎間盤突出/柯金柱脊椎外科主治醫師
腰椎椎間盤突出 久坐、久站 您的痛 我們懂
作者介紹
![]() |
專長:
頸椎人工椎間盤手術 脊椎微創手術 骨質疏鬆、壓迫性骨折微創灌漿手術 急慢性下背痛、肩頸酸痛 腰椎滑脫、椎間盤突出、坐骨神經痛 經歷: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 (教育部定) 講師 |
腰痛不僅發生在老人身上
提到下背痛,多數人都會直覺的想到是腰椎長骨刺,而且常常覺得一定是老人家才會發生的問題。事實上,有一類俗稱「軟骨刺」的疾病,特別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,也就是「椎間盤突出」。
常發生在30~50歲之間的年輕人
根據報告,這個疾病好發於30至50歲之間,而男性病人是女性病人的 2 倍之多。以發生部位而言,多數發生在腰椎第四到第五節以及腰椎第五節到薦椎之間。
在臨床症狀上,輕者從單純的腰痛、單側屁股痛,到較重者,單側下肢(從屁股到大腿、小腿後外側,甚至到足背或足底)產生放射狀痠、痛、麻、脹等不適感都可能。更甚者,可能伴隨有大小便困難等嚴重症狀。
久站、久坐的您要選對治療的方式
專業的脊椎外科醫師會針對這樣特殊的臨床表現,進行相關的臨床神經學檢查,以及影像學檢查,必要時會配合神經傳導檢查一起判讀,以確定診斷及疾病部位、嚴重度等。檢查結果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治療的方式,輕者只要適度的休息、配合藥物治療即可緩解,有些人需要配合復健治療;嚴重者,經過 6 週上述的保守治療仍無效者,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。少數已經伴隨下肢無力、大小便困難等神經缺陷時,則更要積極的手術治療,以免造成不可回復的神經損傷。
預防重於治療
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醒民眾「預防重於治療」的觀念,在年輕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避免久坐久站、保持正確的姿勢,以減輕椎間盤的壓力、延緩退化。
以下介紹兩個臨床案例,以資分享:
1.43歲男性,工作需要長期站立,因為下背痛、左下肢麻痛,經過外院治療無效,到本院手術治療。手術(顯微椎間盤切除)後第一天即可下床走路,術後第二天出院。
![]() |
腰椎第四到第五節,左側椎間盤突出 |
2. 49歲男性老師,長期下背痛長達十年,症狀好好壞壞,雖然十年前就已經被診
斷椎間盤突出,但不以為意。直到這一次莫名的突然嚴重發作,無法站立或坐
起,從臺南坐救護車前來本院。手術(顯微椎間盤切除、活動式內固定)後第
一天即可下床走路,術後第三天出院。
![]() |
![]() |
(腰椎五節到薦椎之間術前MRI) | (術後X-ray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