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園地

增生療法-治療慢性疼痛的新選擇

增生療法 治療慢性疼痛的新選擇

 

認識增生療法

  主要成分為高濃度葡萄糖或添加維生素B12,與少許麻藥以減少痠痛感,不含類固醇。另一種增生療法的成分為【自體血小板PRP】,需抽血離心出生長因子,再行注射,不用擔心排斥反應或血液感染。

肌腱或韌帶因受傷或退化,產生結構性變化,無法乘載正常力量的傳遞,導致產生痠痛 在受傷處注入高濃度葡萄糖 身體免疫功能開始製造纖維母細胞、膠原蛋白、進行修補與再生,重建成健康且完整的肌腱
受損組織排列紊亂 使組織局部發炎 原本紊亂的受傷組織重新排列

 

治療原理

 

 

 

 

療程

 

  治療次數因不同疾病,不同嚴重度有所不同,也因急慢性與個人修復能力有所差別,但也有許多病患一次治療即可大幅緩解疼痛甚至無痛。
一般而言,每二~六週需重新注射一次,完整療程約四~六次。需要三至六個月時間讓身體進行修復,嚴重或年長的患者常需要更多次療程,增生療法目前統計約80%患者有效。

 

副作用與注意事項

 

增生療法為重啟身體自我修復機制,注射處會局部發炎,以代謝掉原先疼痛的組織。
1  注射後可立即熱敷與電療,可使血液循環與肌肉收縮,減少注射後的痠脹感,若有牽引治療當日須暫停。

可服用『非消炎』止痛藥來緩解,在家也應持續熱敷按摩來促進代謝。

3  攝取足夠營養,充足睡眠、持續配合復健治療、姿勢矯正、拉筋伸展運動、肌力訓練來促進修復效果更佳。

4  常見副作用為淤青,少數會有暈針或麻的情形,大多數會自然修復完全。

 

適應症

◆五十肩
◆板機指
◆網球肘
◆媽媽手
◆偏頭痛
◆頸痛
◆下背痛
◆尾椎痛
◆脫臼
◆骨刺
◆肌腱炎
◆運動傷害

◇手指退化性關節炎
◇髂脛束摩擦症候群
◇三角纖維軟骨損傷
◇肌筋膜疼痛症候群
◇胸廓出口症候群
◇頸椎鞭甩症候群
◇肩旋轉袖撕裂傷
◇肩關節盂唇損傷
◇髕骨疼痛症候群
◇踝關節韌帶扭傷
◇膝退化性關節炎

◆前十字韌帶損傷
◆後十字韌帶損傷
◆巴劉氏症候群
◆顳顎關節疼痛
◆肩夾擠症候群
◆腰薦神經病變
◆腕隧道症候群
◆梨狀肌症候群
◆半月軟骨損傷
◆高爾夫球肘
◆貝克氏囊腫

◇髕骨肌腱炎
◇足底筋膜炎
◇坐骨神經痛
◇薦髂關節痛
◇纖維肌痛症
◇手術後疼痛
◇椎間盤突出
◇髖關節痛
◇拇指外翻
◇腱鞘囊腫
◇肩膀疼痛
◇肩關節炎